2005-02-21

談一本好書"黃崑巖談教養"

我花了一天的時間讀完"黃崑巖談教養"。實在感到"如沐春風"!就像書裡說的,培養受體才能在遇到事物時產生共鳴。這對長時間以來大量買書(一個月買書十數本稀疏平常)讓自己更精進的我,感到幸運,遇到像這一本好書,讓我對教育有更深的思考,更認真地檢視自己的生命核心價值觀。

下面是我對書中所提觀點的一些想法:

  • 社會的價值觀:
    遇到好久不見的朋友,同學常說的都是"最近"混"得好不好",好像"混"是件很光榮的事。我記的剛進社會工作時,每次跟朋友聊到在工作上有趣,辛苦的事,發現大家都沒興趣。大家有興趣的都是,誰去了哪裡,領了多少股票?,多少年終獎金? 我不認為賺錢是可恥,但我認為,錢是工作(志業)的副產品,不應該是主要(唯一)目的。我過去一直相信從事的工作,必然與志業相關,就像喜歡國文,才會去當國文老師,喜歡動手做東西,才會去當工程師。現在我依然相信自己是如此,但是,不會再天真的以為,大家都是如此。
  • 口號/空話充斥的社會:
    為什麼大家都在說愛台灣?,我認為這是因為"說"這件事,不用成本,不能驗證。當一個社會,大家都用嘴在說,不用心做事時,我對這社會的未來,充滿憂慮。
  • "嗆聲文化"真是不好:
    除了書中提到的之外,我認為,"嗆聲"的風氣,造成大家習慣動物本能般,反射性的情緒反應。這件事的壞處是,"習慣不思考,害怕講道理"。過去台灣靠製造業賺錢,靠的是肯拼的勞工,用手賺錢。未來台灣要靠智慧賺錢,要靠的是腦筋,品味,智慧。不習慣思考的社會,會有品味,會有智慧,會有未來的競爭力?我很懷疑!
  • 力學系統的世界觀:
    我有一個自己思考出來的世界觀,叫做"力學系統的世界觀"(其實是很簡單的因果概念)。大自然中,物體的運動都找消耗能量最少,最短的路徑走,如果想讓事情發生,也必須遵循此一原則,就像:媒體的低俗化,惡質化(成本低,大眾容易接受)是容易的。要製作高尚,有品質的節目(成本高,不容易製作,大眾不易接受)是不容易的。根據力學的觀點,媒體自然朝低俗化邁進(阻力少)。而改善社會難就難在,社會的格調有一大部分是媒體造成的,而媒體卻只會一昧的配合低俗的社會格調。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如果從社會自身改造的阻力很大,我想政府機器是重要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執行者)。根據我的觀察,政府欠缺好的經營/管理/執行人才。試想,如果公司經理人的表現像政府官員般低落,經理還能保住飯碗嗎?再回到力學的觀點,系統(制度)的建立,沒有好的回饋機制,勢必會造成系統的績效不彰。
  • "書院"是個有趣概念:
    我是一個消費量非常大的讀者,我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好書,找不到好書,以及,過往的好書都買不到了,是不是有人能提出好的書單(或寫出好書),推薦給社會大眾,更或者,將好書聚集在大學圖書館或社區圖書館中。
  • 語言/文化的影響:
    小時候受教育,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好似西方文化既短又淺不值得一探究竟,年長後,雖知西方文化並非如此,卻也沒機會好好觀察西方的思想典範及發展。從書裡,我重新認識外國文化的重要,我現在的英文大概沒問題,不過,過去看的多是實用(技術)書籍,未來新的方向應是增加廣度,拓展視野。
  • 關於價值觀的培養:
    學習一開始多由模仿而來,我過去的生活環境,在學校,在工作環境裡,實在找不到值得學習的典範,只能從書上尋找典範(典型在夙昔?),經常是看了書,覺得過去的典範,不合時宜,如今看到樂觀又堅持為社會盡心力的長者,讓我對這社會的未來,燃起了希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