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7
幸福象限
每個人的生命,可以區分成很多屬性,像是年薪,存款數字,社會地位,好朋友的數量,每年出國旅遊次數.....等等,列也列不完的屬性。就像模擬遊戲裡的屬性值,這是還蠻常見的概念。為了簡單解釋起見,我假設這些屬性都是好的,都是我們想去增加的數字。
這些屬性,可以構成一個多維度的空間,空間裡的一個點,大致上表示一個人的現狀。
這篇想講的,是"幸福象限" 這個概念。意思就是說,假設幸福這件事可以被度量,然後加入上面的多維度空間(就是多加一維的意思),這個象限與一個人的價值觀有密切的關係。幸福象限被加入後,可以討論的事情就很多了,像是:
一般來說,人可以在特定象限上,設定一個目標(大多是實際的數字,像是年薪),然後想辦法朝大的方向移動。再一般來說,只要有花氣力,運氣不壞的話,就會順利地在象限上朝數字大的方向移動(就是變好啦。只是移動的速率各人不同)。那在幸福象限上的數字呢? 當我們努力地在其他的象限上移動的時候,我們是否忘了把目標訂在最重要的事:增加幸福象限上的數字?
===== 以下是加料補充版 =====
也許數學比較好的人會發現,上面寫的幸福象限,其實是幸福指數,把幸福的程度量化,是很簡單的模型(但總還是有點啟發性吧),在上面的模型裡各個象限間也沒有相關性,與現實的狀況不合。
比較實際的狀況是: 各個象限間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幸福象限是這些屬性構成的空間中的一個超平面(這個平面代表你的價值體系),在計算幸福程度時,先找出現在的狀態點,投影到幸福象限的超平面上,再計算這個向量的長度(用L2-Norm吧,比較好算)。要建模前要先記得對各個屬性值做正規化的動作,如果你的生活比較複雜,屬性比較多,可能就需要先做降維的動作(就用PCA吧,但如果你選的變數間都不相關,那PCA就沒用啦...)。心智模型裡,非線性的屬性與響應也要考慮進來......
寫到這裡,後悔把PR書放在公司,沒得參考.....
===== 加料補充版結束 =====
這篇是星期六早上看博士班學長的部落格時想到的一個概念。為什麼會想到這個,也許是因為當年跟他學習很多 Pattern Recognition 跟 CBIR吧。因為覺得還算有意思,就寫下來了。
這篇原本可以寫成比較大篇,圖表豐富的版本(加上多維度的圖...)。但難得周末,時間寶貴,就先寫到這裡。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