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5

看電影-末路浩劫 (有雷)



2008年年底,我看了一本小說《長路》,當初看時很感動,還影響了當時的生活方式(當初寫的感想在這裡)。

電影的官方網站在這裡,電影簡介等相關資料請自己看。

既然看了電影,就來寫寫觀後感吧。

這是兩年前我寫的故事簡介:
故事大概是說,一個爸爸帶著一個小孩,在人類幾乎死光,環境(空氣/水/海洋)被嚴重污染,氣候變得惡劣的世界裡,靠著以前遺留下來的罐頭食品為生,向未知的目的地前進的故事。整個故事就在食物快要吃光,父子快要餓死,其他倖存者前來搶奪食物的過程中進行。

父子兩個人長時間處在飢餓狀態,在毫無生氣、死絕的世界裡只能不斷向前走,還要避開其他人類的搶奪....
這當然是個絕望&悲慘的故事。
而電影裡的設定更慘,因為故事裡的人因為缺乏食物,還會吃人.....

寫一下看電影時心中的感想:

食物寶藏:
主角父子長時間處於飢餓的狀態,食物真是珍寶啊,而當主角找到充滿食物的避難坑道時,我就像在看尋寶電影一樣,把那個充滿食物的小房間當做大大的寶藏,為主角父子尋到寶藏而歡呼。

人的需求:
這個故事其實就像是一個荒島求生的故事,主角們在只有很少的食物,沒有外援的狀況下要想辦法活下去,更慘的是這個荒島還是個砂岩島,沒有植物可以採收,沒有動物可以獵補。看主角們長時間挨餓,偶而運氣好找到東西吃,只要能夠吃到東西,就阿彌陀佛了。回頭想想,人好像其實不需要很多額外的東西(就像最近很紅的 iPad XD)。

安祥之境:
在極端飢餓,餓到快死掉的狀態下,能夠獲得足夠的食物,在溫暖的地方睡一覺,享用一些奢侈品:吃些甜點,抽根煙,喝杯酒。當我看到這一段劇情時,心理就直想著:這就是安祥之境啊。
另外想到的一個問題是:相對於現代人,古時候的人吃得那麼少,到底是怎麼活下來的?
又突然想起來,赫胥黎的《眾妙之門》裡有提過在西方,古時候的人是怎麼度過長時間的飢餓與病痛。有興趣,請自行參閱。

好人與壞人:
當人只能想辦法逃離危險,拚命苟活時,其實跟野獸也差不多了(話說回來,其實兩者差很多,野獸的求生能力強多了...)。所以互相搶奪,互相傷害(或是主角人好一點,偶而自衛傷人)也就理所當然的發生。而在過程中,兒子不斷問爸爸:"我們是好人嗎?"。這引發我對於好與壞,善與惡的思考。

原著與電影的差別:
1. 設定的差異:印象裡原著並沒有人吃人這個設定,不過這設定倒是頗合理(根本上不合理的地方是:所有的動物都死光了,那這些人是怎麼活下來的?)
2. 無盡的長路:原著的"無盡感"跟"絕望感"超強的啊,電影給我的感覺弱了一些。
3. 忠實表現:電影拍出原著中的重要情節與氣氛,但如果單看電影,我倒是覺得電影的結尾收得有些突兀與不合理(在沒東西可吃的世界裡,一家四口人還可以養狗?)

PS1: 我剛剛才發現,當初這本小說的封面,就是電影的劇照..... 看來這部電影已經拍好很久了吧。
PS2: 電影裡演兒子的小男孩,長得還真像演媽媽的莎莉賽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