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4

心法與招式

這是前兩天跟同事聊天時聊到的話題,開頭是鴻海跟郭台銘。後來聊到郭台銘的強硬作風與鴻海的霸業可以擴張到什麼地步(我發現機構工程師對鴻海有蠻兩極的看法 8-P)。後來我跟他分享多年來看企管書的心得(因為自己做的是研發工程,對不熟悉行業的好奇心,驅使我看很多其他行業的書籍)。我們看到的企管書大部分教的是成功案例(個案分析),少部份教的是負面案例分析(anti-pattern?),還有一些教的是特定工具(如六個標準差),或是被發明出來的術語(像藍海策略)。就像到了大飯店吃自助餐,眼前都是菜,看起來都很好吃,怎麼知道要先吃那一道?在自助餐的例子裡,成本是固定的,肚量也是固定的。在現實的世界裡,如果採取了不合適的做法,後果可不只是固定的成本與肚子痛這種容易承擔的結果。

過去我曾經嘗試歸納書上所寫的成功企業運作規則及領導人作風,我發現有歸納不出來的狀況:有的企業強勢嚴格,有的企業有活力與創造力。我後來的實務結論是:發揮創意跟創造力,不斷地嘗試及改善現有的組織及做法。這是"心法",比較像是原則的東西。至於書上常看到的"做法",我認為是技術面的部份,像是"招式",可以看看書,想像套用在實際的狀況會是如何,如果認為可行,跟你的夥伴討論實際作法,進行初步導入,如果幸運,結果是正面的,再做進一步的嘗試。切記不能看到別人用得好就直接複製書上的作法。最近在商周上看到一個例子,奇異的Jack退休前挑了三個接班人,最後接班的那位,修正了Jack之前的作法,在奇異做得很好;倒是另外一位候選人,被延攬到另外一間大公司,卻還是堅持複製所謂的奇異經驗,在去年因為營運不佳而黯然下台。我的感想是:借來的衣服不會完全合身,還需要自己創造(改造)出自己合適的版本。

忽然想起來,Joel在"給資訊科系學生的建議"中,其中一個建議是:"在畢業前學會個體經濟學"這件事。他的這個概念很好(雖然這篇文章裡的其他建議我不完全認同8-P)。這與我常在研發工程師前說的"研發經濟學"有點相關。我的版本,簡單的說就是:在研發東西時,做任何一件工作都需要成本,所以要在心裡估算投資報酬率,跟你的主管討論雙方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的看法是否相同(以公司/產品的利益為前提,這牽涉到要花多少成本(時間)去做這件事)。別認為這件事很理所當然,我以前常看到可以寫複雜演算法的資深工程師花很大工夫做出來的東西,最後卻沒什麼用途。我昨天在一個工程師面前提到這個概念時,他的回答是"我認為,工程師不需要知道經濟學這種東西"。我心想:"嗯,我以後會教你的"。

既然提到Joel,順道提一下。約耳談軟體(Joel on Software)是一個相當好的網站,Joel寫的文章對軟體開發人員非常有幫助。繁體的翻譯文筆相當好,感謝MPH!(這是在我看過簡體版實體書,與繁體網路翻譯版比較後的結果),可以參考看看。我有一個疑問:就我觀察,《約耳談軟體》的英文版實體書在天瓏賣得很好,為何到現在沒有出版商願意出版繁體版的實體書呢?

沒有留言: